查看原文
其他

大胃王吃播挨批:走到食物链顶端,走不出吃播怪圈

辣味紫菜 知著网 2022-07-27

「经济资本驱动下的大胃王们一开始还是获利者的角色,但随着步子越跨越大,免不了和受众一起成为直播领域里的“数字劳工”

>>>

吃播,吃饭直播的简称,肇始于韩国,因颜值高、胃口大、吃不胖三大特点成就吃播独辟直播业一领地的传奇。吃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日本一档大胃王竞技类综艺节目《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将“他人吃饭”推到台前

△ 《元祖!大食い王決定戦》

后来大胃王风头过去了,“很能吃”从财富密码回落为一句普通称赞直到2014年,从韩国兴起的吃播之风吹向东亚,密子君、大胃 mini、大胃王朵一等为代表的头部大胃王博主掀起了国内吃播的狂潮。


吃播于是再度辉煌,在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搜索吃播,相关用户的页面一翻翻不到头,可见选择多多,竞争激烈。但这繁华景象同样催生了吃播业的无数乱象,12日,央视新闻批评有的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为了撑起大胃王的名头吃了吐。

相关微博特地强调大胃王吃播,还附上数据称“世界上每9人中就有1人挨饿”,对比之下,吃了吐、吐了丢的大胃王吃播确实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其浪费行为本身也很可耻。

从吃得香、吃得舒服到吃得怪、吃不下也要吃,吃播的走偏让我们既无语也逐渐失了观看欲。而那些被点名的所谓大胃王,乍一看得利不少,仔细想想却可能身陷消费自我的吃播怪圈而不自知。


被需要的吃播,潜在的数字劳工

吃播有意思吗?@中新经纬在微博上发起了一项投票,询问网友们对大胃王吃播的看法,这项投票吸引32万人参与,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认为大胃王吃播可以有、但要注意管理,还有相对少数派选择了过眼瘾的选项。


可见,大胃王吃播并不是完全负面的存在,甚至在诞生初期,它有着较为重要的预防和引导功能——减肥路上的“负重者”拿它当云午/晚餐,看到大胃王吃饱了就相当于自己满足了口腹之欲;也有吃播粉丝靠大胃王的食物消灭战获得心理满足,对方吃干抹净的是美食,自己有所消化的是积压的压力。 


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胃王和吃播粉丝之间结成了一个弱连接的数字部落:吃饭与观看,穿透屏幕形成了“云共食”,配合弹幕更营造了一种流水席般的参与感和在场感,且随来随走,无需遵守现实中餐桌的社交礼仪,又不会产生“我一个人吃饭”的孤独感,让粉丝们直呼甚好甚好。

我们不需要给吃播找寻一个明确的、高级的意义,吃饭嘛,何必上升到进食文化、食物美学之类的层面。吃播基于食品所组成的社群其实饱含一种情感依托,寻找“饭友”、缓解压力、遏制食欲,塑身者、下饭者……大家都有所收获,开心最重要。

这便是看似无意义的吃播最大的意义——它是被需要的。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使用人群的下沉,陪伴式的吃播无疑拥有广泛的潜在受众群,又因为吃饭这件事实在没有什么门槛可言,一时吃播市场爆炸。

为了在激烈的厮杀中“出人头地”,旁观者有幸也不幸地目睹了一场持续的争奇斗艳。比如吃的东西越来越奇怪,奇怪到没有人会不好奇地指尖划走,你会感叹于眼镜蛇、孔雀也躲不开大胃王的“深渊之口”,生吃章鱼、鱿鱼在吃播区早就不是新闻。


⚠️【前方生吃章鱼,注意躲避】⚠️


△ 生吃章鱼与糜烂大龙虾

也比如吃的食物越来越多,120个灌汤包、100个汉堡、10只鸡……“一餐搞定”,大胃王因此名镇美食区。从吸引力的角度来看,消化过载美食是一个费时的过程,而结果导向的视频属性也同时将前来围观者的关注点拉长,有头有尾是大胃王们深谙的吸引力法则

△ 猎奇向的吃播视频

在这样一个大胃王捕获观看者猎奇心理的过程中,吃播的陪伴属性有所式微,大胃王们更在意的是如何收割更多的注意力。当然我们都很明确的是:吃播一开始就是以打赏回馈的形式作为源动力,它的底层逻辑依然来自于由经济托举的双向需求

市场的转红让吃播的情感属性和经济属性不再以温和平衡的状态示众,经济资本驱动下的大胃王们一开始还是获利者的角色,但随着步子越跨越大,免不了和受众一起成为直播领域里的“数字劳工”


吃到最后,走不出消费自我的泥潭

搭上互联网经济的顺风车,大胃王吃播尽情敞开钱袋子。B站一位up主“巨甜小南瓜”整合了韩国大胃王们的薪酬收入,前三甲的月薪估算超过180万元人民币。在国内,头部大胃王们也能从源源不断的点击率和美食推广上获得丰厚的报酬。

△ 韩国大胃王吃播收入前三甲

在这个和经济利益挂钩的过程中,受众被用来衡量报酬和价值的多少,他们是商业资本逻辑中的一个个数字,但同时也是广告宣传话术的投放地和迎合对象,一个闭合的结构将大胃王吃播们夹在中间。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大胃王们的“恶性劳工体验”从何而来了。首先是最为明显的食物浪费,这也是大胃王们口碑翻车的主要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全球至少还有8.2亿人面临饥饿,这显然是一个不能以私人情况来评判的公共问题

与此同时,呈现于媒介中的大胃王们却以制造噱头打捞注意力的逐利方式“名正言顺”地浪费食物,本质是将这一紧迫的公共问题圈地化,然后眼不见心不烦。从韩国到中国,不少大胃王们都采用镜头前吃,镜头后吐的方法加固自身的定位。

△ 吃了吐的大胃王

且作为公众人物,大胃王吃播其实具备一定的被模仿性质,他们在浪费食物的同时也在虚费模仿者和观看者的信任,即消费自身的美名度。若是在吃播过程中夹杂着商业广告或食品赞助,同样也会制造可能的盲目打卡消费。

文学家苏轼曾在《与李公择书》中写过:口腹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俭,亦是惜福延寿之道。因为“吃常人所不能吃”而走红的大胃王们,不可能脱离人体基本的消化系统规律,催吐则成为了部分大胃王规避吃撑风险、利益链中断的选择。


在微博搜索催吐,相关词条均为大胃王吃播的名字,手指上的印痕、大胃王身型的变化等等,都成为网友们判断其催吐与否的标准,悬浮在催吐疑云之上的是普遍的健康担忧头部大胃王密子君曾在视频中提到食量问题,虽然获得了粉丝们“不用吃那么多”的鼓舞,密子君却仍然说到:“真的吗?”“你们同样也会支持我吗?


这就剖开了大胃王们的两难:一种常见态度是,大胃王们不招待见。部分大胃王在粮食问题中的负面表现让所有的吃播隐约被判了“无期指责”,他们背负着并不正面的评价,甚至有极端评论认为他们是“无情的造粪机器”。


而进入这个行业的大胃王们迫于被淘汰的压力,只能不断挑战自己的饭量,试图维持吃播的生命力。其间的催吐和假吃,一面是破坏健康,一面是自毁招牌,最终还是一个消费自我的怪圈

回想大胃王吃播发展至今,真正出圈的内容似乎还停留在追逐猎奇的层面,比如直喝2公斤猪油、豪吃各类冷门食材。且有别于其他的直播类别,大胃王吃播将身体也放入了展示台里,直接为自己添加了风险

挨批的大胃王吃播,在一心向“钱”看的同时,或许也该睁大双眼,审慎思考脚踩的到底是康庄大道还是摇晃的独木桥。

参考资料:

[1]王艳玲,刘可,陈雪颖:《吃播”的沉浸体验:从群体孤独走向虚拟狂欢

[2]石玉莹:《景观社会之下的网络吃播的受众审美与消费异化——以哔哩哔哩网站吃播为例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